“点亮心灯”——将台中学亮化工程
没有灯光的路上,夜间出行必须随身携带手电筒,很不方便;而学生们刻苦读书,往往在熄灯后仍聚集在路灯下,借助微弱的灯光看书背诵。
一束光亮照亮的是一方土地,是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更是一条条通往光明的路。多一束光,就多一份希望!全文…
“数字先锋”——将台中学微机室建设
当发达地区的学生借助互联网信息和先进的电脑技术,向外界攫取有用的信息,或者展现自己的才能时,这里的孩子们连熟练操作鼠标还做不到。网络通向的广阔世界和海量信息,在他们仍只是一个概念。
不要让这个时代把他们撇在后面吧。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让知识之光将这里照亮!全文…
“舞动青春”——三合中学舞蹈房建设
他们正值豆蔻年华,明眸皓齿的微笑里流露着对美的渴望。也许他们的动作并不柔美,他们总跟不上音乐的节拍,也许他们中没有一个具备舞蹈天赋,但是怀着对美的热忱和渴望,希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舞蹈房,然后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认真地、努力地尝试着去表达自己、表达对生命和美的热爱,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下找到生命的激情和对自我的信心,这不仅是每一个支教老师的愿望更是所有学生发自内心的呼唤!全文…
(本项目已被捐赠,感谢 汪新芽校友 的支持)
“冬日暖心”——三合中学管道通暖工程
那一只只煤炉里燃着的是冬天的温暖,却也可能是致命的杀手。孩子们白天上课、晚上睡觉,都是靠这煤炉来抵御寒冷。谁能想象一旦煤气泄漏将会发生什么呢?采暖,在所有老师眼中,不再只是一个关乎冷暖的环境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学生生命的安全问题。全文…
“饮水思源”——王民中学饮水工程
“水是生命之源”,当你来到干旱少雨的西吉,面对着龟裂的大地时,也许更加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涵义。对于很多人来说,平日只需拧开水龙头就能轻松解决的用水问题,对于王民中学的孩子们来说,却需要在泥泞的山路上跋涉很久,然后运回一两桶水。在这个还没有一个水龙头的学校里,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无法出行,很多孩子们只能在干渴中度过一天。对于孩子们来说,一天最幸福的时光可能就是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到一小壶水的时候吧。全文…
(本项目已被捐赠,感谢 香港校友会 的支持)
“点亮心灯”——王民中学亮化工程
夜幕降临,一盏明亮的路灯会给归途中的人们带来温馨和勇气。当您的孩子们放学后相约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上灯火辉煌、笑语连连时,还有那样一群孩子正借助着手电筒或是月亮、星星微弱的光芒小心翼翼的摸索着前面的道路。这就是王民中学的孩子们晚自习结束后的常态。全文…
“数字先锋”——王民中学微机室建设
“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这是小平爷爷20年前说的一句耳熟能详的话。然而20年后的今天,还有那样一些孩子们只能挤在支教队员不大的笔记本屏幕前带着一脸新奇的表情幸福满足的看上一部动画片。虽然电脑、多媒体并不代表着先进的教育,但却能为王民的孩子们打开一扇外面的窗户,进而产生希望并开始对未来的向往和探索。全文…
(本项目已被捐赠,感谢 屠海鸣校董 的支持)
“思学乐土”——王民中学学生宿舍建设
宿舍是很多学生的第二个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宿舍也是我们经常和朋友们谈论的话题。没有电风扇、打水不方便、冬天太冷……当我们抱怨着学校宿舍的种种时,王民中学的孩子只能三个人挤在一张床上,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互相依偎着取暖。而即使是这三分之一的床位,也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全文…
给娃娃洗脚
□ 陈静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04级本科生,第十批支教队员
支教生活在平淡中不失惊喜。怎么也没想到,我会跟00后的孩子打成一片;怎么也没想到,我会“插足”学前教育;怎么也没想到,我会成为美术课教师……这学期兼职学前班“涂涂画画”课程,从二十多个天使般的孩子那里,我收获了别致的一份感动,别致的一段真情。
那天,给娃娃们洗完脚回到办公室,李老师笑着说:“娃娃的脚洗白了,小陈的脸晒黑了。”
一、支教支到学前班
当初,我以研究生身份支教初中被人质疑是大材小用;后来,我兼任小学音乐教师被人指责是浪费人才;今天,我又说到了自己的学前班学生,不知又会有怎样的反响呢?
从小学到初中,从副课到主课,从音乐到美术……在月牙湖中学,我们几个支教队员应急应需,上蹿下跳,几乎没有没带过的科目,几乎没有没教过的学生。从客观上说,因为我们不是师范类学生又初来乍到,学校不让我们独占高年级主课是正确的考虑;从客观上说,我也不认为不在最重要的岗位就不能发挥最重要的价值,在短短的一年里,我们对小孩子的影响可能反而会比毕业班的还大呢。
二、给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小娃娃撒娇,我的装嫩登峰造极
小学组几乎每个老师都会兼职学前班的课程,这也是让大家最头疼的事,褚老师最经典的一句话是:“跟学前班的娃娃简直没有共同语言”。最开始的时候,我也着实痛苦了好久。其实不是娃娃们不听话,不是娃娃们调皮,而是我的很多表述他们压根就听不懂,茫然地看我费力地讲构图讲色彩,人家摇摇头,然后就三个一堆,五个一伙,玩自己的游戏去了。我就这样被一群五六岁的孩子无视了。
后来,我跟他们玩相同的游戏,吃相同的零食,梳相同的发型,说话用相同的奶声奶气,生气用相同的娇嗔表情,果然,共同语言就这样有了。他们除了还偶叫我“老师”之外,已经完全把我当成一个有点小脾气、还爱撒娇的玩伴了。有时候,我会嗲嗲地威胁:“如果今天你们记不住这首简笔画儿歌,布娃娃老师中午就挑食不吃饭了”;有时候,我会撅着嘴嫉妒:“哼,你画的房子居然比布娃娃老师画的还好看,布娃娃老师要画个更好的,跟你比一比!”我真怕自己会把这种“撒娇式教学”带到课堂之外,让朋友们恶心,呵呵。
三、难忘的一件事:给娃娃们洗脚
初春的一天,学前班的暖气管子漏水,黑压压的脏水直往外涌,不一会儿就有十几厘米深了。我来到教室时,孩子们正全班总动员,吃力地把黑水往教室外面弄:有的用扫帚扫水,有的用拖布吸水,有的用簸箕舀水,尽管我把自己的成人劳动力最大化发挥,尽管一再提醒他们不要把鞋子和裤子弄湿了,孩子们还是毫不在乎地把整个小腿都泡在脏水里,英勇地像一个个小斗士。可战斗结束后,小斗士就变成了小泥牛,脏兮兮地让人心疼。
我把大家带到阳光下晒干干,每个人都把又脏又破的小鞋子脱掉,在水泥地面上反复拍打,加速干燥时间。这时候,我注意到了孩子们的脚。他们大多数没有穿袜子,脚面、脚底、脚趾、脚丫缝全是黑泥,趾甲也似乎很久没有剪过了,又多了一个藏污纳垢的场所。即使有袜子,也是白袜子变成了黑袜子,还从破洞里俏皮地戳出脚趾。看到孩子们毫不在意地光着脚,坐在地面上快乐的拍鞋,我的心里却是一阵阵心酸,想到即使鞋晒干了还要把这么脏的脚塞进去,我更是眼泪都要涌出来了,一个想法窜上心头:“我要给每个孩子洗脚!”
尽管用水紧张,我还是牺牲了叶子计划下午洗头的用水,从寝室里匀出一桶冷水和一壶热水,提到了操场上。当孩子们明白老师要给他们洗脚时,一个个乐坏了,抢着把小脚丫蹬到我眼前,喊着:“老师,先给我洗,先给我洗”。我一边搓脚丫上的污垢,一边用兑好的温水冲洗,感受到孩子们愉悦地蠕动脚丫配合我,就更有干劲了。有的小朋友洗一次还不满意,还跑过来享受第二次,我也毫无怨言。几十只小脚洗下来,有的孩子看出来我累了,就挤过来帮我给同学搓脚。我不表扬还好,一表扬,所有的孩子都冲了过来,充当起了我的小帮手,一双小脚上爬满了只只小手, 把“享受者”咯吱得咯咯直笑,我们大家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四、爱上00后的娃娃们
小时候有过“给父母洗脚”的主题队日活动,我也写过很多次《我给妈妈洗脚》的虚假作文。但是,这一次,我是真正第一次给别人洗脚。人有很多行为是要出于“爱”才能做到的,洗脚就是典型一例。你可能给父母洗脚,你可能给爱人洗脚,你可能给儿女洗脚……但是,你不会给一个陌生人洗脚。我能如此愉悦地享受给孩子们洗脚的过程,因为,我爱他们,他们也爱着我。
享受爱其实就是享受一种温暖。他们会毫不吝啬地送上自己的零食,他们会远远跑向我就为说一句“老师好”,他们会拽着我去跳皮筋,他们会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大声把他们所知道的四字祝福成语对着我大喊一遍……透过小孩子们纯真的面容,看到的是他们清澈的心灵,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把双手扶在他们某个或某几个的肩上,静静地感受身体的靠近带来的一股股热量,我心想,大概这就是爱吧。
以前总是想着法子想让更多的人喜欢我。现在才知道,只要付出爱了,自然就会有收获。不用暧昧眼神,不用柔声细语,不用特别关照,学前班小罗云就这样喜欢上了我,或者说比别的孩子更加喜欢我。他每节课的目光都从没离开过我,每节课画画都特别认真,还一定要我评价他的作品,每节课下课时都不忘送我一个自制的小礼物,直到有一天,他拿出一个穿着绳的钥匙,说:“老师,我喜欢你,送给你”,我惊诧了,我感动了,如此纯真的爱反而让我无所适从了。
本以为给低年级孩子带副课,不大容易建立起太深的感情,可是,这群孩子用他们淳朴的爱融化了我的心。想到离别就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就用这篇文章作为纪念吧。
家访初体验 路漫漫 小手的力量
□ 董晓易 复旦大学药学院04级本科生,第十批支教队员
在中国广阔的黄土高原上,有这样一群山里娃,他们念到了初中,大多都是要走上两到三个小时的山路才能从家里到学校的,于是我对于家访的第一印象便是“路漫漫”。
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山路”。我曾经徒步登上了险峻华山的北峰峰顶,那时觉得自己很厉害,不过上周去了班里娃娃的家里家访,孩子带着我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才到,这时我才觉得“奇险华山”也“不过如此”,比起娃娃们一直走的山路,根本不算什么。
华山的登山路都是人工修缮过的,大多数的狭窄陡坡两边都有铁链可供登山者手扶,并修有石阶;而农村里的“山路”则真正应了鲁迅先生的那句“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狭窄屈曲的泥路,有些地方又陡又窄,即使驴马走起来都会为它们担心,更不用说是人走了,然而这里的娃娃走起来却十分的轻松!他们戏称自己的腿是“驴腿”,因为驴子走山路是最快的。
在支教队的纪念视频里有一句话,第一次听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明是大手牵小手,却分明感受到了小手的力量!” 这一次,我亲身体会到了! 在那几乎与地面垂直的陡峭山路上,就是那一双小手拉着我跨过了沟坎,拉着我登上了陡坡!可惜无法把当时的情况拍下来,在那样的情况下根本想不到拍照,只是被这小手的力量深深的震撼着。其实,生活中很多美好的瞬间都无法用相片留住,即使留住了,我们想表达的也远远不止于画面本身吧,或许只是拿起相机的那一瞬间的心情才是最可贵的,那就让它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闪光吧。
两天的家访,走了5个学生的家里,可能一共走了10多小时的山路,不敢想象自己的耐力原来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当然,这要谢谢围绕在我身边的一群“小手”,他们给了我力量,也在一路上给了我很多的快乐。家访最后一天的中午,我和娃娃们一起走回学校,漫漫的山路,山上的寒风,刺眼的烈日,整整2个小时的路程,留给自己的是湿透的背脊、被风吹得绯红的双颊和酸痛的双腿。和他们一同“上学”,我终于体会到山里娃上学的艰难,光是这漫漫的步行上学之路就已经是城里的孩子所无法想象的困难了……
今天,这些“小手”能撑起我的手,我相信,终有一天,这些“小手”也一定能撑起属于他们的灿烂天空。
山路,崎岖而坎坷,漫长得看不到尽头,险峻得超乎想象,然而它却记录了农民,山里娃,牛、羊、驴的坚实脚印,记录了农民和他们娃娃的青春岁月和成长成熟,记录了一代代山里人的辛勤、努力和奋斗!黄土之所以如此厚重或许也就在于此吧。
最好的未来
□ 张阳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09级博士研究生,第十批支教队员
在薛湾家访的时候,路过了一所已经废弃不用的学校,校门虚掩着,忍不住推开门走了进去。四间低矮的平房,两间小屋子是老师的宿舍兼办公室,两间大屋子就是教室了。因为教室背后就是山,采光的窗户也就只剩了一半。曾经我所想象的支教,就是在这样的教室里,给一群像小蚂蚁一样大的孩子们上课。所以当我真正站在这样的教室里,试着还原自己曾经的想象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教室墙上半人高的地方,横着一道道的印子,应该是孩子们的课桌碰出来的,那些灰土土的地方肯定少不了小孩子们的小爪子的功劳。教室的门板也是换了又换的样子,油漆也都蹭没了,真是顽皮的孩子们呀。坑坑洼洼的黑板上落了厚厚的一层灰,不知道当年站在这个讲台上的老师现在可曾安好,还有那些讲台下的孩子们,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记得这样一间教室。
水过无痕,一直不舍得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任何痕迹,我所带给孩子们的应该是滋润,而不是雕琢,就像我的老师对我的那样。也许老师们说过的话我已经不太记得清楚了,但是老师们给我的感觉,始终不会忘记。或浓或淡的善意,似乎早已经融化在了自己的心里,所以我完全描述不出它原来的形状。
今天上课的时候,讲的是陆游的绝笔示儿,给孩子们讲的不仅是他的悲愤激昂,还有他的闲适细腻,说生活的节奏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你们有时候会认真地坐在教室里写作业,有时候也会在炕上赖着不想起来一样,小事情大道理,大事情小道理。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别人的做法,也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教育本来就是一种传承,所以它必须做的,就是在孩子们的身上始终保留一种延展性。